我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意见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从政府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当地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全国各地已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对于历史文化名镇、村落的保护工作,我国在很久以前就着手进行了,但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现有的保护力度远远还不够,一些被列入保护名单的村落或城镇的文化保护意识尚不强烈,一些未被列入保护名单的但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村落,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就更加薄弱。而我国诸多民间文化就存在于较为传统的村落之间,且几乎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后屏障;当村落未经保护而彻底消失,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传承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古村落要保持原有的状态一成不变,而是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相互结合,改建或重建的同时保证文化的原汁原味,即保留历史文化的真实性。
1.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
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一些参与建设的设计和建设人员,如果只考虑现代生活的快捷方面、建筑的美感和空间、占地面积的节约,不对文化保护加以深思,那么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破坏;且不说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哪一种性质的文化更为重要,就古村落自身这一文化载体就是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悠久且博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以村落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另一方面在农耕时代,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个社会单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气息;传统村落还具有诸多方面的文化价值,比如对历史的研究价值、对古代中国的审美、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反映价值等,综合多方面,传统村落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绝大部分是从传统村落中得以体现的,不论规模大小、内涵深浅,这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
在十多年的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即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在不断的发展中,这一保护工作已出现变化;新农村的重建,将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掩盖的所剩无几,若任由这一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非物质文化将受到更严重的威胁。
2.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保护
2.1以人为本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不能采用硬性的指标和要求进行拆除和建设;村民自身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不够成熟,这使得新的发展模式难以得到长远良好的发展。以村落居民这一灵魂群体为核心,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为其宣传、普及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精神,发扬主人翁精神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培养并保持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利用的活力基础,加强村民之间的团结,为建设起一个既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农村风貌的新农村而不断努力;同时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传统村落成为更具有价值的村落。
2.2以质为尊
以保护与更新和谐共处、新旧文化的交融为前提,塑造高品质村落生活;结合当地的环境、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情况,积极采纳国内外关于传统㸹规划保护的新成果,将其利用于当前的古村落保护与建设当中,发扬创造村落新内涵和塑造与时俱进的特色新农村。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建设过程中,不能、根据村落保存的时间长久来判定其中蕴含的文化深度,而要因地制宜,从多方面分析考量,进而建设出既具有传统的居民生活方式、又拥有与外界接洽、对话的先锋态度。注重古村落居民文化的发展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区域协调性的总额和发展,物质文化双重保护一体化,塑造更加精致的高品质新农生活方式和质量。
2.3因古而恒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已建设完成的新农村的创新实践模式正式,新农村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发展模式,绝不可能以同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衡量,城乡一体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这不代表城乡相同化。在实际的建设中,要结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将理想的新农村精神面貌与具有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相互结合,为“未来的怀旧”而规划,为传统文化能得以保存和传承而建设处一批可以经久不衰的、既是预言又是记忆的新农村;同时为城乡规划文明的发展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文化表达方向。
3.传统村落规划中的重点问题
古村落的规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三方面;一是对传统村落的现实情况作出明确的调查和评估,需要设计人员对现场作出考察、记录和整理,同时要对村落的历史和现状作出研究;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规划个案,没有参照体,这就要求相关的规划人员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二是建立正确的保护观念,注重建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随着新的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规划者、设计者和建设者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保护观,重视当地的文化风貌和自然风貌,从物质、人文、山水等多方面进行保护。三是设计实践,实践多是指在完成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建设,一般有将村落划分为新区和老区的建设方法,既保留原有的文化原貌,同时建立起现代标准的新农村居住建筑并在原来的生活方式和氛围基础上营造出更为新颖的生活方式,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4.结束语:
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新、旧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历史形成的对景建筑及其环境要加以保护,控制周围的建筑形态;无论是在元沦落位置上改建,或是另择地点新建,都要严禁看法古树木,对重要的公共活动节点进行整治,保留一些具有传统意味的事物。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引起关注,避免由于无人管束而恣意损毁,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观念更加淡泊,从而不利于文化、历史的保存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段晓凤,薛兴华.新农村建设中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与可持续路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5):77-81.
[2] 马知遥.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保护[J].丝绸之路,2012,(22):95-98.
[3] 张小辉.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探究[J].中华民居,2014,(12):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