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全市辖6乡4街道办事处,39个村委会,8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9.21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3.6万人,5700户。全市土地总面积27.14万公顷,耕地面积22.82万亩。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6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68万亩,粮食总产量1.05万吨,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9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14元。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发展户用沼气376个,有376个农牧户从中受益。
二、沼气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识水平不足,建沼气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由于对沼气建设宣传力度不够,加之边远山区农牧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致使许多老百姓对沼气池日常管理知识了解不够,所建沼气池一旦出现故障就搁置停用。其他正常使用沼气的农牧户,由于不了解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沼气池的综合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故此,有许多群众对沼气池建设持观望态度。
2、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进程
目前建设一个户用沼气池需要6300元左右,而国家补助只5250有元,除了国家补助外,农牧户还需要投入2750元,一些经济差的农牧民来说,想建设沼气池,自己又投资不起;还有的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国家建好了,自己使用就行了;更有甚者,沼气池建好了,填料也靠技工,如果技工不主动加料,建好的池子就空着或成为水窖,致使沼气池闲置。
3、技术力量不足,后续服务体系跟不上
虽然我市已建成376个沼气,但这376户农牧民居住分散,光靠现有数量有限的技工深入农牧户服务,远远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建池沼气户又不能掌握沼气池的日常维护及管理,使本来更换小部件的小毛病,由于农牧户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同时,沼气技工搞服务又赚不到钱,多数情况是义务服务,时间久了,技工挣不到钱,没有了积极性,有偿服务又难以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农牧民沼气池出现了问题,没人管就被搁置废弃了。
4、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
目前,沼气的利用只注重于用炉灶做饭,而对沼渣、沼液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沼气综合利用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对策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宣传发展沼气在新农牧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中的好处,宣传沼气建设对美化环境,减少农牧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牧业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三沼综合利用效益,使农牧民群众对沼气建设有新的认识。
2、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
要继续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力度,特别要注重培养有经验、有技术农牧民队伍的建设,要求广大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不同形式的沼气技术培训,并做好技术普及入户工作,为每个农牧户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培训服务,使沼气用户了解沼气日常管理知识,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沼气管件、沼气灶、沼气灯的使用,做到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全用气,放心用气。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高原农牧村沼气建设推广进程
要想加快沼气建设进度,需要各级部门继续整合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减少农牧户投资,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农牧民看到建沼气带来的实惠,激发他们建沼气池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从而加快农牧村沼气建设的推广进程。
4、强化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体系,确保农牧村沼气使用率提高
建立健全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体系,及时向农牧户提供技术服务,做到建一处,成功一处,效益发挥一处,真正做到建管并用,针对我市沼气服务体系薄弱的状态,需要今后在强化沼气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乡、村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成立沼气服务协会,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沼气服务机制,解决沼气池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大幅度提高沼气使用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大力开展三沼综合利用,不断提升沼气建设的总体效益
沼气的综合利用是一种集能源、生态、种植、养殖多种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多渠道的实用技术,通过沼气的综合利用,能有效减少人畜传染病的发生,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增强农牧民收入,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