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围绕矿井安全生产主题主线促进党的建设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4-18 浏览量:713次

新形势下围绕矿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抓党建,就是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的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把加快转变安全生产力生成模式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提高党组织核心、堡垒、先锋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把适应“加快转变”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煤矿企业党的建设新的时代课题

当前煤矿企业抓“转变”虽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但受长期机械化半机械化环境浸染,不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认知理念、思维方式一时还难以跳出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因此,必须努力实现思想的嬗变、观念的“破壳”。

在加深对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的主题主线思想学习理解中转变观念。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主题主线思想作为抓工作落实的长期战略任务,从战略高度充分认清“加快转变”是解决煤矿安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实现主题要求的必由之路、根本举措,坚决克服等靠依赖、满足现状、难有作为等思想倾向,牢固树立时不我待、勇于超越、主动作为的思想理念。

在探索把握矿井安全发展特点规律中转变观念。强化矿井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生产力生成机理,高科技逐渐成为安全生产能力的核心构成。要把学习科技知识、钻研科学技术作为党员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加大现代化煤矿业务技术知识学习的分量和时间,深入研究探索煤矿地质构成要素、合理开采方式,切实强化预警主导、科技制胜、综合集成、凝聚力量、体系融合、质量效益、人才优先等新理念。

在研究解决煤矿安全发展建设现实问题中转变观念。各级应深入分析矿井建设形势,在查找短板弱项中看到观念理念上的差距;深入研究把握煤矿建设阶段性特征,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集中力量解决矿井区域瓦斯治理建设重难点问题,在破解一个个具体问题中清理旧观念、催生新理念。

二、把提高安全管理和提升井下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矿井建设的紧迫任务

加快转变生产力生成模式,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实现长期的安全生产建设以及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着眼建设高素质的煤矿队伍、打赢采掘煤炭长期性的战略目标,加快完善素质体系、实现素质升级,切实成为“加快转变”的明白人、“领跑者”。

提高矿井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能力。煤矿现代化建设和长期性的安全生产方略都具有很强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运筹帷幄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指挥安全生产的实战思维能力。应抓好矿井日常安全生产方略学的相关理论学习,不断打牢安全生产方略思维的理论基础;培养煤矿企业管理家的眼光、方略意识、全局观念,养成从打牢安全生产方略的高度观察矿情,思考谋划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良好习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评比,实施长期的精细化管理,在解决日常安全生产问题中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

提高科技素养。转变生产力生成模式、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是核心,规范、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是依托,而由此形成的网络则是血脉,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力度,突出现代科技、煤矿业务知识的学习,实现科技“扫盲”和杜绝外行,实现从安全管理的源头上“脱贫”;健全党员干部任职资格体系,严格选用标准,把科技素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提高安全管理的复合素质。基于目前矿井系统体系的实际,其鲜明特征是多工种、多要素共同参与,各建制单位、工作单元整体联合行动。要按照各阶段工作目标做到指技合一、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不同工种、不同专业、不同级层班子成员所需复合素质的内容和标准,以明确目标牵引素质提升;立足搞好煤矿日常安全生产实践的全要素、复合式拓展,组织各级班子成员特别是采掘区队要优化安全生产中干部素质的结构,促进素质转型。

三、把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用化人才作为各级班子的重要历史责任

实现煤矿持续发展的根本要靠人。各级组织要把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用人才作为战略任务、基础工程紧抓不放,为“加快转变”奠定素质基础、提供人才保证。

踩实依托日常学习培训育人的步子。煤矿日常学习培训工作,是培养干部职工成才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优化干部职工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的环境,进一步强化“实践出人才”、“自主育人才”的观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在学用安全技能中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教育培训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在运用新装备中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在难题攻关中研练安全生产的具体办法,切实形成大幅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日常安全生产素质、大规模培养管理型人才的格局。

发挥新型生产力量孵化人才的作用。企业文化融入矿井安全生产等新的理念,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密集投入,是生产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新型人才的承载者和孵化器。各级干部要充分认清新型生产力量孵化人才的作用,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保障,让这些成为矿井率先转变生产力生成的新模式,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阵地。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型人才的“流动站”和“实验田”作用,优选各区队生产骨干来学习培训。

拓展深度融合共教共育的路子。注重借助兄弟单位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服务、联合办班、特招特聘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实现矿井自主培养向深度融合共育转变。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特聘专家教授、特招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服务、联合开办培训、增设科研工作等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为煤矿持续安全生产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四、把建立符合转变特点的工作指导新模式,作为改进各级干部工作的现实需要

适应“加快转变”带来的思想观念、组织形态、体制编制、运行方式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建立与“转变”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指导新模式,努力增强干部指导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由偏重于抓矿井五大系统中单系统单要素、靠临时性突击性开展工作向注重总运作系统谋划、循序渐进转变。形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超强能力是一个各系统逐步融合、渐进整合的长期过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鲜明特征,既要重视抓单系统单要素,更要强调抓总系统和整体;既要紧张快干,更要稳扎稳打。要强化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遵循体系运作和体系建设规律,坚持统筹谋划、系统建设、综合集成,努力使各个要素有机融合,各项建设全面发展。

由安全生产过程中习惯于发号施令单向式指导向民主式、互动式、服务式指导转变。“加快转变”是一项群众性安全管理很强的实践活动,决策“转变”的重要事项、解决“转变”的具体问题,要问计于职工、集中群智;在抓安全生产的落实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干部职工自觉参与的热情,又要真诚听取职工群众的建议,及时纠正偏差、改进指导。

由粗放型、模糊型、概略型的指导向精确、精细、精准指导转变。现代化条件下煤矿安全生产可持续建设和行动越来越复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工作指导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要树立精确、精细、精准化的指导理念,努力实现日常生产操作和管理精准、处置问题精确、保障安全精细,尤其对矿井地质发生突变瓦斯聚积、特别阶段和关键时期的安全问题,在决策指导、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中做到精准精确,防止“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