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新形势下队伍作风建设和实践问题研究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4-17 浏览量:700次

把握新形势,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新形势下,我们认为不能把群众没提意见当作没有意见,必须深入基层、切实掌握实情;不能把抓过了当作抓好了,必须跟踪落实、一抓到底;不能把没发生问题当作没有问题,必须过细工作、防微杜渐。虽然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总体情况较好,但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倾向,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着力解决学习氛围不浓的问题,树立党员干部好学务实的形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但工作太忙、 “没有时间”不应成为借口。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原有的知识和本领面临严峻挑战,势必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只有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增加知识储备,拓展知识结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通过加强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只有通过加强学习,寻找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探究深化科学发展的有效之举,才能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树立党员干部履职守责的形象。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上表现出“五多五少”。一是讲“客观”的多,讲“主观”的少。任务完不成,目标达不到,总强调客观原因,不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干得不怎么样却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二是讲“名利”的多,讲“责任”的少。表现为名利面前争先恐后,责任面前推诿扯皮。或者嘴上讲着责任、义务,心里想着地位、权力。三是讲“他人”的多,讲“自己”的少。自以为是,习惯于对别人品头论足,对自己不能自省自查,缺乏自知之明。四是讲“无过”的多,讲“建功”的少。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管理工作墨守成规,不愿出头,缺乏进取意识。五是讲“享受”的多,讲“奉献”的少。热衷于衣服比牌子,吃饭比档次,住房比面积等,讲享受、讲排场,不讲奉献,不愿为企业多做工作多做贡献。这些工作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成败。因此,工作作风问题不可小视,要像抓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那样抓工作作风建设,全力解决工作标准不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办事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等问题。

   着力解决生活作风不端的问题,树立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生活情趣,是一个人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的反映。从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人格的品位、境界的高低、灵魂的美丑。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章以及党纪党规,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二是要大力弘扬“八荣八耻”,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能够展现社会主义新风尚、新文明的活动,加深党员干部队伍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队伍树立和巩固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防微杜渐,在名利面前站得稳、想得透、看得淡。三是要强化群众监督,健全举报制度,既要坚持对工作领域的监督,又要不断完善对工作外时间的监督,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把领导干部队伍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中。

研究新情况,注重加强“三个引导”

注重加强思想引导。思想教育是人生航程的“总开关”。要通过教育引导,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用科学发展观指引方向,以革命英烈的故事鼓舞人,以先进模范的事迹鞭策人,以腐败典型的蜕变警示人。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懒惰思想和浮躁情绪,刻苦学习,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深入基层带头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潜心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工夫,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靠人格力量赢得人心,用智慧和勤奋抓好工作落实。

    注重加强用人引导。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流泪,不让投机钻营者牟利得势。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作风表现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以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推行竞争上岗,给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真正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为有位。三是建立完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要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形成既能留得住、又能流得动的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注重加强机制引导。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稳定、长效的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要通过制定政策,使领导干部队伍明确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要完善考评机制,科学确定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要通过制定有利于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激励政策,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对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进行梳理,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规范的规范,该废止的废止,该创新的创新,进一步建立一套完备的、科学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围绕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调研,切实查找体制机制的根源,从制度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把握关键环节,重点突出问题,总结已有经验,力求切实可行、科学适用。三是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为标准来评价作风的好与坏。坚持和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促进领导干部队伍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