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对策思考 ———以湘西地区为例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4-21 浏览量:913次

一、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现实意义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强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今社会,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已经越来越得以显现。

(一)民族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的恶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渴望在紧张而繁忙的都市工作之余,去寻找清净空寂的环境,以求达到文化观念、精神上的互补,进而寻找到精神家园。

(二)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旅游业是民族地区重要的脱贫模式。以四川为例,四川民族地区2007年旅游人数实现1743.50万人,较2002年515.91万人,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35.6%;旅游总收入实现112.87亿元,较2002年31.26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37.8%。综合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各产业“九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旅游业是民族地区增长最快的产业。预计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民族地区GDP的25%以上。

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瓶颈和困难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程度的高低,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一些地方在发展当地民族文化旅游时,在没有规划指导,旅游基本理念及理论缺乏,管理政策滞后等情况下,盲目上项目,不但难以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利用,而且很容易造成新的建设性破坏。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一是表现在交通方面。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表现在通讯方面。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尚未开通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和图像传真业务,通讯服务网点少。三是表现在卫生设施方面。如大多数景区厕所档次还比较低,景区的脏、乱、差现象较为常见。

(三)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一些民俗文化项目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些民族文化资源也遭到破坏。如民居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有的甚至出现了汉化现象,逐渐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异族风情韵味。

  (四)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欠缺。由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人才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人才相对匮乏,从而导致经营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到位。

三、湘西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境内的大多数都是土家族及苗族。因自然风景奇秀,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湘西素来是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湘西旅游经济的基本现状主要是:

( 一) 湘西地区旅游的优势

1.自然风情保存完好,人为开发痕迹少,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这里民风朴实,山水优美,其独特的韵味使湘西具有神秘的吸引力。目前湘西已经有以猛洞河漂流、坐龙狭探险、小溪自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为重点的古城古镇旅游产品。

2.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湘西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居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保存地较完好,特别是苗族文化。苗寨错落有致,且有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等特色标志物。少数民族有特殊的建筑物、特殊的习俗习惯,这一点可以成为湘西的亮点之一。凤凰的山江苗寨、勾良苗寨以及众多还未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原生态苗寨都具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良好的区位优势。湘西地区交通十分便利,枝柳铁路、209 国道穿境而过,凤凰县城距贵州铜仁机场仅30公里,并位于湘鄂渝黔桂边境黄金旅游带和凤凰- 贵州梵净山舞阳河- 黄果树- 重庆- 三峡- 宜昌- 张家界- 吉首-凤凰跨省市大旅游圈的交叉点上,其旅游开发具有联南系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4.历史文化古城闻名国内外。凤凰古城的风貌保持完整,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国内外。凤凰古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景观价值,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融汇整合的“活化石”。体现了苗族和土家族独特的文化精神, 是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的直接反映。

5.拥有独特的人文精神。湘西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有特色。而这里的苗寨集市、苗家建筑、苗族生活习俗、婚俗、苗家节日、歌舞、饮食文化、苗家服饰、苗家花带刺绣等工艺珍品特色鲜明,风味浓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魅力。

(二)湘西地区旅游的劣势

1.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资金的运转规划不够。旅游项目的发展具有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湘西又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湘很低,资金紧缺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这也是湘西旅游开放晚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管理水平的不够,使得很多景区没有一个稳定、合理的收入计划,处处需要钱的改造和发展就可能因此而停滞不前。

2.湘西的整体知名度不够。湘西虽然有闻名国内外的凤凰古城,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但由于起步较晚,到现在都还不是热门旅游景点。很多旅游爱好者对湘西的旅游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湘西要在旅游上有突破性的发展,恐怕还是需要解决知名度这个问题。

3.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缺乏科学而持久的战略定位。目前湘西开发出来的景点远没有达到各景点互相呼应、融为一体的境界,有些县市级旅游景点不顾及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而各自盲目地进行开发,这不仅破坏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浪费了资金,有时还会影响湘西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发展。

4.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湘西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已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一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高质量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大损害了湘西旅游地的形象。对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旅游业是一项带动性强、关联度广、覆盖面大的产业,

其发展与整体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该以何种方式推动湘西旅游经济的快速、全面、健康发展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湘西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湘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推行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为旅游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并把保持湘西原有韵味放在考虑的首要地位。在保护特色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旅游的开发,需要有畅达和特色的进村公路,并提高旅游景点之间的连通性。

(二)有科学的定位,树立新理念。

1.树立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观念。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是目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向之一,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传统旅游业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有重要影响,还能够带动农业、工业、文化、体育、会展、商务、咨询、房地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所以,要用大产业的观念来发展湘西的旅游经济,致力于以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湘西农业、工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摆脱贫困湘西的面貌。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湘西的旅游应牢牢抓住这一趋势,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旅游方式,扩大服务领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以定位这一大市场。要把湘西的旅游经济放在全湘西州的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湘西州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发展。实现所有的景区都向A 级以上发展的目标。

2.品牌定位。湘西的旅游起步较晚,要使湘西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就要迅速地打响其知名度,进行品牌定位。把旅游业由景点的个体竞争向湘西作为一个旅游区的整体竞争转变,把湘西作为一个品牌打响。扩大凤凰古城、吉首德夯、猛洞河国家经济重点旅游等对周边小景区及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发少数民族村落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突出旅游特色。

3.合理的规划。一是把发展旅游业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开发经营中加强保护。二是把发展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改进旅游融资机制,加强和完善资金的运转规划。湘西一直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是“老、少、边、穷”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欠缺。资金紧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这就应该积极探索旅游投融资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进一步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构建政府融资平台,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拓宽旅游投融

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调动各类投资主体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引进外资、内资投入旅游建设和发展。将其他地区投资者的目光吸引到湘西地区,并在我国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上筹集资金,解除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为旅游业健康、全面的发展铺平道路。

(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旅游业的管理。

湘西地区经济的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各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以高薪聘请专业人才,为湘西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及作全面的规划是迫在眉睫的。专业人才可以为旅游项目的设计,项目开发的融资,资金的合理运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旅游景点的定价和营销以及旅游线路的打造提供更专业的意见及设计,以此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新思路

  上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劣势,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桎梏。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要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同时在科学的旅游事业管理规划下,谋求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发展,给民族地区人民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同时使我国的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开发和管理理念。

(一)制定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特色独具、规模效益、推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和谐是民族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

(二)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文化旅游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的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优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条件。

(三)加大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持与配合,如交通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商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

(四)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项高档次的消费行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据一项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1.9%相比,大专以上人员出游的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身阅历与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而对旅游内容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高。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这也是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径。

(五)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5,(6).

[2]黄明辉.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3]陈宇波.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6).

[4]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旅游文化建设与保护刍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7.

[5]袁翔珠.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乡镇经济,2002,(1).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