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重要。因此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使课堂这一小小舞台变成学生成长的摇篮。
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如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之下,这项培养目标写明了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所应达到的标准。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就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泥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而学生则似小草,吮吸着泥土里的水分。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做好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的两相权衡,让学校德育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将德育贯穿于课堂,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德育与智育等各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各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别,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双效果。
一、学习挖掘大纲教材,灵活运用教学实践,寻求德育与智育的契合点
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并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在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同时还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二、多样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寓德于讲、寓德于读、寓德于写这三个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一)寓德于讲:通过讲授课文内容,以教材中蕴涵着的灿烂思想、动人情感来感染学生,直接渗透德育。通过分析词汇内涵,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词汇的思想内涵、情感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标准,使学生得到德育熏陶。从春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战国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修身立志等方面的德育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学生慢慢道来、细细品读,会对学生的一生形成重要的导航作用。这些资源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所无法超越的。
还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时代背景启发学生去感悟。一些课文除了其内容德育资源丰富之外,其作者自身的品格及其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更为世人所称颂。在教学时应对这些内容加以点拨。如“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的爱国诗人陆游,其渴望金戈铁马为国一统的心愿直到人生弥留之际仍然强烈地回荡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在教学时应将这种品格的震撼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心灵中去。
通过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在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听说、写作等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在熟读了解课本内容、探讨作者写作意图、不断加深理解课文所体现的深刻思想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的同时,也是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认识和辩别能力。他们的思想感情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沿着课文所体现的正确方向慢慢地健康地形成。这就是语文课堂中的道德教育,这时语文教材可以成为培养教育学生成长的具体生动的教材,每一节语文课都可堪比一堂思想教育课。
(二)寓德于读:德育工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注重潜移默化,课外阅读在这方面就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课外阅读既是智力的运用,更是一种教养,它有着重要的德育意义。
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学习进行的德育熏陶,对学生来说是较为被动的,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老师在教、学生在听的过程。德育工作更需要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课外阅读就是让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课本外的阅读内容更具有新鲜感,正迎合了中学生好奇多思的心理。所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培养其道德情操。
向学生推荐书目,必须考虑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实际,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具体实践时,一是指导好学生对经典作品,尤其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古代经典名著以其无以伦比的文学艺术精华和以情动人的感染力而独具魅力。阅读《论语》、《孟子》、《史记》等古典名著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二是围绕课内语文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内容健康、品味高雅的课外读物,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三是作为课内语文教学的补充,适当地推荐课内没有或少有的内容,如科技类、史地类、社会学类、思维科学类等书籍或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来提高政治、文化素养并扩充知识结构。
在列出书目的同时教师还得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推荐阅读不是随意浏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并时刻注意德育的渗透。
(三)、寓德于写:作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途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及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
首先,作文命题时应契合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有话可写,以唤起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心话写出来,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着笔,要讲真话、诉真情。引导学生善于撷取身边的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指导学生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仔细地体悟人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感动。这可使学生们在大量获取写作素材的同时,不断拓展视野,提高对人生、社会的感知和分析判断能力,其人生境界也会随之升华。
再次,在作文批改写评语时应注意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评文的同时也在评人,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结合学生的文章,多用滋润心灵的哲理性语言来打动学生。
寓德于写,要让作文教学真正能够做到如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 (《作文与做人》)的要求。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进行自主学习,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安排实践活动来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
比如讨论活动,大家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对文章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想转化成语言,流畅合理地表述出来,在发表“我”的观点之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修养。
又比如展示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制作、收藏等,让学生展示自己一切想展示的东西。展示,既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途径。这类活动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其作品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认识自我,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
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其中的德育功能,还必须注意利用纵横对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当我们用纵的或横的观点来分析语文教学时,就会感到有大量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去审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这个时候讨论法和展示法就可以两相结合,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选定课题、搜集资料、分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予以展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将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好。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思考的、要做的是如何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提高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德育含量”,把握学生的成长脉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努力做到课堂中教学与德育的两相权衡,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达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等著.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朱小蔓.素质教育与德育[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3)
[3]黄惠玲.提高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实践与探索,2009(9)
[4]黑小琴.语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