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浅谈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2-15 浏览量:679次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和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技术为平台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信息技术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为公司和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才。在这信息化社会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作的需要,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大环境中,职高生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立足于各专业知识和各学科的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信息技术教育在这过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在信息的获取、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获取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都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一定获取信息能力的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获取信息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技术基础教育。获取信息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基本技能: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如:个人操作系统;网络基本原理信息检索软件如: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载工具;信息处理和加工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

(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提出实际问题,给出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根据所要解决地问题去寻找这些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过滤和重组,并和小组其它成员一起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观点汇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监控整个过程,在学生查找、分析这些资料出现困难时,要实时的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锻炼,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可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的基础普偏较差、学习的兴趣不高,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以及网络资源容量大、门类多、即时性强的特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有了对问题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一个具有一定获取信息能力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三)、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协助他们取得成功。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不得不去观察、去思考,同时,由于信息化资料具有超文本结构,可以启发学生去联想,去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探究。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今天,因为知识的快速增长和更新,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职校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个拥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能够在走出校门以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学习,他们知道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并能在短时间里获取知识。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例如各种各样学习型软件等,利用这些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人机交互性较强,能够寓教于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

(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锻炼了其自学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认知领域的一种高层次能力,它必须以一定的知识量和对事物的理解作基础,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涉猎广泛的知识并能将它们融会贯通,有了这些知识作基础,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作如下的支持:

(一)提供大容量的知识。创新教育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而信息技术刚可以提供这些资源。我们知道互联网是一座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它几乎聚集了全人类的所有智慧,这些信息资源为创新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它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赋予其它学科,从而使这些学科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其想象力、发散式思维和跳跃式思维的养成。其次,学科之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条纽带进行整合,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创新教育需要的是多学科的支持,它要求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变成了可能。

(三)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中,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及其资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对大量的知识,学生拥有充分的信息选择的自主权,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研究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强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能让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也让脱离现实的职业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为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了学生未来的竞争、生存能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