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是2003年以后产生的一个教育概念,它是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下产生的。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式短语,上到中央领导下至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大会小会上总少不了这样的语句。强大的攻势,就是告诉人们: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下去,但要克服盲目粗放型发展模式,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进步和发展,而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增强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而提高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人们科学发展的观念,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必须首先成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并且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
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应该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应该是学识渊博的人,而且应该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应该是学科的专家,而且应该是教育的专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进行专业发展就得需要研究,需要不断地学习。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改的发展进程中,教师不断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问“一节课时间有限,既要自主学习,又要探究合作学习,这三者关系如何?该怎么处理?”“对于家长来说,最大的担心是新课程实施以后,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如以前扎实,怕,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方法和知识,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无论是培训工作,还是教研工作有些时候都很低效,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组织者没抓住教师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有的是教师参与培训、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缺少用心的去思考,这就需要提高培训和教研的效益,用研修来改进培训和教研,用研修来整合培训和教研。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的发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学校教学中。城市的学校都有微机室,教师个人家庭几乎安装了电脑,引进了“互联网”,一些教育主管理部门和指导单位建立自己的网站,一些学校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校网站,甚至教师个人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教育博客等,这些为教师的研修搭建了平台,为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提供了物质条件。
网络教师研修,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对教学问题进行琢磨揣测,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网络教师研修的本质,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日本学者佐藤学着眼于这样一个事实:在教师的专业领域中存在着有别于一般大众的知识和各领域研究者之知识的教师固有的知识领域,谓之“实践性知识”,并且提议作为教师教育(在职教育)的中心概念之一。这里所谓的“实践性知识”与其说是在“理论的实践化”中发挥功能的知识,不如说是在教师的实践情境中支撑具体的选择与判断的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有如下五个特点: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于依存于背景的经验性知识,同研究者运用的“理论性知识”相比,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功能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特定教师、特定教室、特定教材、特定学生为对象而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而积累、传承的。因此,案例研究对于阐明“实践性知识”是有效的,揭示其形成的临床研究是必要的。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能还原于个别的专业领域的综合性,而且并不具备“理论性知识”那样的发现未知事物和作出原理性阐述的性质,是凭借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在实践情境中总是直面某种判断和选择的决策功能的知识,对于即使在“理论性知识”中也未能解决的问题,能够从多种角度加以整体的把握,洞察多种的可能性、促进选择的综合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是显性的知识,它是无意识地运用的、包含“隐性知识的功能。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品格的知识。因此,要有效地传递“实践性知识”,不仅要求“知识”,而且要求“经验”。这种传承,具有根据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和成熟度,加以解读、汲取的性质。
着眼于上述性质的“实践性知识”,对于以往在职教育的方法可以做出若干反思。
以往在职教育的开发和研究,不是以一个个教师在实践情境直面的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为轴心,而是界定对于所有教师有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术领域,着力于确立系统的、网罗式地掌握的计划。这样,忽视了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性。这种方法,在许多场合表现为“授课”形式,标榜“作为技术者的教师”的教育和训练旨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合理运用”。这种研修不仅降低教师的专业“自律性”,而且追求作为“技术者”的能力本身,促进了“效率性原理”的渗透和对于学生的“控制”与“管理”技术的制度化。
以“实践性知识”为基础构想的“作为专家的教师”的在职教育和研修,在它的原理与方式上同传统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是说,不是要求网罗式地掌握所有教师认为有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而是展开这样的课题:旨在作出选择和判断,以便形成专业性的见识,解决基于个别的经验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因此,这不是“传递”、“讲解”、“指导”之类的形式所体现的单向的研修和训练,而是基于创造性实践的经验和反思的自我形成与相互交流。具体地说,是要求“发现实践性问题和成长课题”、“问题的结构性理解”、“隐性的见识,信念的确立”、 “实践性见识和信念的深化”而展开的借助案例研究的研修。这里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其说是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的翻版,不如说是以实践记录与反思为基础,开拓教师固有的“实践性知识”的实践研究。
网络的教师研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的教学网站可以互连,不同的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开放性实际上展示了教师研修的过程和专业成长过程,因此,参与网络研修的教师,会是比较投入和专注的。
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具有高性能,高速、可靠和安全,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性服务。高性能为教师错时、异地研修提供了支持,高速的特点解决了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紧张的矛盾,同时网络及时保存了教师的研究过程及成果。
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具有智能化和综合性,合理地进行网络的管理,真正以核心的问题和优秀的成果,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教师研修过程和成果的展示,客观上也接受了社会、主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监督,这种无形的作用,又激励教师更加认真地进行研修。
网络教师研修的本质是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或者说教师成长,并不只是教师个性的行为,而是教师与外部环境以及教师教育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实践转向,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模式的发展,更要求教师研修立足于实践和回归于实践。教师研修正是为了寻求在实践层面促进教师的发展。
网络教师研修能够体现出以学习、反思和实践为特征的教师发展的内在要求。网络教师研修中,需要重视教师群体的、合作的和实践的学习。教师的反思如同教师的学习一样,不是抽象的,而是面向实践的和行动的。从教师研修活动来看,突出学习、反思和实践的要求及其三者的结合,更显得可能和必要。
网络教师研修强调了教师对“教”的学习,学习围绕“真实”情景的教,即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教”。学习这种“教”,不只是作为所谓的“技巧”与“原则”获取而已,而是对真实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是一种教学观的形成过程。这有助于教师研修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很显然,教师研修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网络教师研修中的利用经验、形成经验和分享经验,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对经验的重视,意味着对教师差异的认可和重视。教师研修中,需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差异,考虑教学实践的多元性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因此,网络教师研修不是重塑教师的过程,而应该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
网络的教师研修模式很多,概括起来三个步骤:即教学观察,教学思考和教学实践。
在所有的领域之中,研修的第一步就是从观察开始。教学研究也不例外,通过大量地观察出色的教学,就能提高教养。
教学决策的修炼。在包括教学设计在内的教学活动之中,总是要求教师做出下一步该怎么办的判断力。这可以说是一连串的决策作业。因此,在研修的场合也要积极地创设、训练这种状态。客观地观察状况、做出解读和推理推测,然后做出自己的决策。
以一堂的研修为例,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观课议课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受时间的限制,而在网络上,利用专题网站、教学博客或BBS论坛等形式,就会研究得更深入、更全面。
我们可以现场观摩一堂课,也可以对一堂录相课进行观察。比如我们组织全区小学数学教师参加“湖北省小学数学空中课堂”研讨活动,就是大家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打开UC聊天工具,通过视频观察主讲老师上课。然后,大家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管理员认真细致地记录,及时给予评价,并提炼出代表性的问题时行讨论。过后,大家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上进行实践。
在网络研修中,教学观察,教学思考和教学实践,可以互为前提和条件,教学观察和教学思考是教学实践的基础,没有观察和思考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反过来,教学实践也是教学观察和教学思考的前提,没有教学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是空洞的不得要领的行动。
在网络研修中,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教学观察和教学思考为基本点,立足教学实践,以科学的观察方法,发现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或核心问题,用缜密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创新的教学实践行动,成就理想课堂教学。
总之,笔者认为,网络教师研修现实依据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它的起点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它的基本模式就是观察、反思和实践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