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然而,相当一部分小学课堂中的合作性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接着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个人的一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应该这样……”不少教师以为这种形式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其实这种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且讨论本身并不代表合作学习,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样怎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样”,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呢?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学会收集
合作学习的课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进入合作学习领域需要一个过程。合作学习常常需要收集一些资料。例如语文课学习说明性的文章《松鼠》、《鲸》等文章时,就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学生在课前通过一系列主动的收集资料过程,学生学会通过实践过程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资料的内容和分类,为课堂上合作学习与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倾听。小学生愿意表现自己,但往往不能做到完整地听别人讲话。“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昕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听得进表扬之词,同时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提高学生修养,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仅仅学会倾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多调动那些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给他们创造条件,先提那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那些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慢、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
四、引导学生学会辩论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适时的辩论就显得十分重要。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的能力。由于思维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如在教学《龟免赛跑》一课时,同学们可一起讨论:乌龟为什么会跑到兔子的前面?第二次龟兔赛跑时,兔子还会输吗?但小学生的辩论容易跑题,而且抓不住实质,这就需要教师予以经常地指导。教他们辩论应注意的问题,帮他们总结辩论的技巧。
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
在合作学习中,欣赏是很重要的:“你的见解真棒!”“你想的比我高明!”“这种算法很简单,真了不起!”宽容同样重要:“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你能行。”这些话语能促进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让人感到融洽、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学生们在全部的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状态,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局面,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因为渴望得到欣赏、希望得到理解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赞赏别人的优点与成功,包容别人的缺点与失败。欣赏与被欣赏、理解与被理解是一种美德,前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助人之念,后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与宽容,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就是肯定了自己。
六、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评价
总结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学习历程,总结成败得失,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评价:经过这次合作,我们组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哪里表现好?哪里还需要努力?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这样不仅有助于完整知识网络的形成,同时,认识水平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七、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升华
反思和升华是思维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的表现。例如学生可以这样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问题来的?我为什么没想到昵?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还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吗?学会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总之,有效的合作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深扎实干的努力。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惟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才有和谐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