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活的核心就是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社会生存的技能等等,学习永远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又要关心学生思想品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习过程。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学业指导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成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数量增加,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学业状况、学习兴趣、理想状态、存在问题等的不同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因材施教面临的学业指导对策难度加大。本文主要对当代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加强学业指导的必要性
2.1加强学业指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呈现心不在焉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课堂普遍存在出勤率过低、迟到早退频发,认真听讲的人数比例较低等问题。其次,大学生很难自我规划课余空闲时间。大学生活相对自由,课余时间较多,笔者在走访学生宿舍发现,大部分男生存在在宿舍打游戏、吃饭不出门叫外卖的现象,而大部分女生存在课余时间都是进行逛街、追剧等娱乐活动的现象。大好时光被这样虚度,对学生自我成长有很大阻碍,同时对于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是种浪费。再次,考研还是找工作通常是大四学生的困惑,出现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的总体规划的目标,导致临近毕业茫然无措。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知学、会学、爱学。
2.2加强学业指导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大学校园要打破“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尊重每个个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学业指导中心都是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和学业规划,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大学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迅速适应。由于不同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学习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服务显得尤为关键。
3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3.1对学业指导的认识不到位
其主要表现在对学业指导整体把握性还不够统一。例如,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教学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指导,其中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的课程管理、学涯规划等方面,而学生工作管理则负责学生奖学金、先进个人、就业去向等的统计与管理。虽然二者都同时开展,相辅相成,但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的范畴不仅仅限于此,不仅仅是一些外在表现的教育,还涉及到学生的心理教育、学习动机教育、学习资源利用的教育等等,所以当前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还停留在一些静态的表面指导,缺乏一些动态的发展性指导。同时,也存在着学业指导难以覆盖所有学生的现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由于精力有限,在进行学业指导过程中,老师关注的大多是“两极”的学生,即特别优秀、榜样类的学生和一些厌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往往忽略中间的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作为辅导员老师,应该提高对学业指导的认识和重视,并且把关注对象扩展到更多学生群体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小部分的两极群体。
3.2学业指导的形式较为单一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目前,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一些集中性的讲座、讨论等进行指导,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党课教育培训、集中思想学习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点到面教育,即主要通过对班长书记、学生干部的宣传教育,进而让他们再通知扩展到大部分的学生群体。这两种教育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前者过于集中笼统,无法体现出个性教育,后者则又过于片面,很难覆盖到整个群体。学生普遍希望高校的学业指导能够多种形式开展,例如一对一导师制、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线上实习考研专项讲座等等,因此高校学业指导应该根据学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
3.3学业指导的体系制度不够完善
各高校的学业指导普遍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在组织机构方面学校尚未设置独立专门的指导机构。目前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都在各自开展自己的教学,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来往不密切,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学业指导。在课程设置方面,虽说开设了一些类似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发展规划课等课程,但仍需诸多课程进行补充,使之更为系统,并且应当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面子工程”现象,缺乏一些师生的共同参与性,难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业指导虽然有机构、有人员在负责,但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统一的领导部门,部门之间还不够统筹,制度方面落实还不够到位,导致高校大学生学业指导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4加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对策建议
4.1提升大学生学业指导理念
4.1.1辅导员应该树立每个学生都应该被教育好、都能被教育好的信念。《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办学不仅仅是被一些科研数量、升学率、就业率等等硬性指标所束缚,更多的应该重点放在“育人”方面,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方面。
4.1.2辅导员应当树立面向每个学生的工作信念。要坚持不懈地引领学生,从学习、生活、心理、适应、思想等方面综合教育学生。普遍出现的“抓两头,放中间”现象就说明辅导员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应当尽量避免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把部分精力转移到学生中占比较大的中间群体学生当中去。
4.1.3辅导员应当提倡真诚教育,以心换心。《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同样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和频繁的教师群体,兼具了教育、管理、服务等任务。
应当怀有一种关爱的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管理学生、为学生服务。
4.2倡导多样化的学业指导形式
当前辅导员的学业指导工作形式较为单一。倡导多样化教育方式,就是提倡因材施教,提高对学生的辅导效率。
4.2.1提倡“个性化”学业指导。即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同学进行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指导和专业认知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现有资源等方面安排一些专业课导师的线上或线下交流答疑环节,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综合进行指导。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高年级学长学姐的经验交流会,从实习、工作、出国、考研、保研等等多方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经验,弘扬校园榜样。活着建立一些线上交流的微信群、学习平台等等,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4.2.2在细节上加强指导。由于辅导员是与学生一线接触的老师,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教育学生要注重细节。比如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对有困惑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也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帮助学生点点滴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深入学生宿舍,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培养时间意识和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在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2.3辅导员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辅导员工作理论的学习、加强学业指导理论的学习等,注重总结实际生活中的指导经验,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成长。
4.3构建完善的学业指导制度和体系
4.3.1注重全程化指导。指大学生学业指导应当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学到毕业,从课内到课外,贯穿在学生成长的每一步中。全程化指导除了时间的全程化之外,还体现在内容的全程化上,包括专业认知指导、学科学习指导、学业规划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心理指导等。需要高校在学生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过程当中重视建立完善的学业指导体系。
4.3.2注重全员化指导。全员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注重和其他部门的结合,共同协调配合,做好指导工作。如协调学校相关领导部门、任课教师、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等多方,共同加入到大学生学业指导的队伍当中来。全员参与有利于使学校各部门之间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部门,使得高校各部门的工作能够得到统一领导和指挥。
4.3.3注重信息化指导。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克服传统讲座等形式的弊端,使得学业指导能够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如统一搭建一个学业指导的网络化平台,设置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专题预约等栏目,使得辅导员和学生能够在线随时交流,节省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指导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2(5):
73-74.
[2]徐涌金,徐斌.试析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基本要素.教学研究,2012(3):22-25.
[3]卢桂珍.大学生学业辅导探究.当代青年研究,2010(11):62-66.
[4]张维.构建大学生学业指导基层系统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2009.
[5]薛勇.基于有效导学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22-125.
[6]季静.关于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