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教材资源,读写结合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而教材文质兼美, 经典片段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阅读教学不仅要让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让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把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可谓是“就地取材”。
(一)典型段式,仿写练笔
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
如《山中访友》一课,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作者进入山林,与山中的一切融为一体,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展开想象,任思绪飞扬,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在这里,我也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位作者,你进入山林,仿佛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此时你看见什么,面对来到山林游玩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尝试着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一写。长期这样坚持,学生就会觉得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二)寻觅空白,扩写练笔
扩写就是在保持原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想象对原文进行扩充、拓展,使原文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如《长相思》描述了行旅的将士在北方冰填雪地的行军中,夜里扎寨宿营,并风雪聒醒,不仅思念起家乡的情景,是一首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词。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让学生根据诗句进行扩充想象。由“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想象漫天飞雪、寒风刺骨的寒冬场面,以及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再由“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想象将士们被风雪的呼啸声惊醒后,都想到了谁,他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他的妻子和儿女都有那些温暖而有趣的往事。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写起来内容丰富,真挚感人,涌现了许多佳作。
(三)寻求悬念,续写练笔
续写就是围绕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或电影故事,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或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如《凡卡》一课,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联想,写一下凡卡梦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及自己对凡卡想说的话。学生很投入地拿起笔对凡卡倾诉:“……凡卡,我愿变成一间小屋,温暖你那瘦小的身心,我愿变成一桌美餐,填饱你那辘辘的饥肠,我愿变成一双魔鞋,带你离开那人间的地狱,来到我们这幸福的天堂,与你共享。”
(四)兴趣体验,缩写练笔
缩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中心的情况下,把长文压缩成短文。教学《草船借箭》后,我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缩写为一首题为《赞孔明》的“诗”。五言、七言的均可,要求尽量押韵。”没想到,学生兴趣十分浓厚,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通天晓地知暗算,孔明计策人人赞。
小小草船借箭满,神机妙算千古传。
这首小诗,凝聚着孩子们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多方面才能敬佩、赞叹的真情,这种做法促进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
(五)启迪思维,创新练笔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让学生想象嘎唆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想象嘎唆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这个练笔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而且能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这种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深化主题,拓展练笔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教材注重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当学生读文动容后,老师趁热打铁,设计练笔,引导学生回忆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疼爱自己的一件事,想想事情的经过及其中的情节,先说说,再把它写下来。
二、利用课外阅读,博采众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和捕捉素材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一)广泛阅读,丰富习作素材
为了能让学生多读课外的好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课外阅读整本书。 在教室里设置了“图书角”,共享资源宝库;另设“书报栏”,每周及时更换学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资源,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课堂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扩大阅读,广博猎取。
(二)整理入库,增强语言能力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前口语训练、平时听见的歇后语、俗语,甚至精辟的玩笑,整理出来做成小报,资源共享; 用活页纸,随时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将它们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如:描写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写景类、抒情类等等,然后将这些“作品”整理成册,并坚持经常自己或和别人交换翻阅,力争多读,多记,多运用,聚沙成塔,以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住歙张”的境界。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利用课外阅读,把握读写结合点,将读写融会贯通后,那些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的语言、素材,如整装待发的士兵,使学生文思如泉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的巧引妙导,使学生逐步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有效地促进了习作教学的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