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 收录时间:2022-09-01 浏览量:692次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出于解决就业压力、满足更多学生进一步学习等目的,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提升。2000年以来,“考研热”逐渐显现,连续四年以超过25%的比例增长[1],尤其是2010年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和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生同学术型硕士来源一样,主要是高校应届或没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本科毕业生,因而对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不足;(2)受学校师资和试验、实训等软硬条件影响,许多高校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的培养采用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同的方式,虽然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了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职能技能方面的训练,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难免存在间隙[2]

上述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高校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了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模式。

二、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模式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模式应运而生。在该培养模式中,学校(包括学院和专业)、学生、产学研用合作单位(用人单位)各司其职,真诚合作,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基本保障,是各参与主体实现共同发展的载体[3]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共同破解工程技术难题,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用人单位与高校强化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另一有效途径,以此创新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奠定了校企合作、双导师培养的实践平台[4]

三、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工

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产品”,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者;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发展的推动力,肩负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因而,在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本人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既有分工,又需要相互协作。

1.高校

学生是专业存在的根基,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对象,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承担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面培养等职能,因而高校应当始终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核心位置,从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以及研究生管理等四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体现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于将来就业和个性化发展的期望。因而要求高校改变以往只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的单一目标,加强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突出强调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并设置一系列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环节。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还要紧密结合两个面向:面向地方和面向行业。因此,需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既要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又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以及技能训练的领路人,师资队伍建设程度反映了高校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质量[8]。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导师“走出去”。通过主持和参与横向科研项目方式深入企业,了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推广研究成果等,在实际工程中指导研究生参与实践,解决工程难题;二是将外单位专家和名师“请进来”。通过错峰引智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型企业中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指导硕士研究生、讲授研究生课程等,实现工程经验有效转化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全面、系统地提升专业型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平台对研究生开放、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服务是其建设的核心任务,因而高校在更高层次实验平台建设的同时,更应强调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平台,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实验平台的仪器设备用于研究生培养,通过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鼓励学生在进行试验研究,并提供指导教师和场地,制定了完善的申请-准入制度,实现各类实验平台全天候开放。

(4)研究生管理

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学校实行校、院和导师三级管理,其中校研究生院主要宏观层面负责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学院具体负责制度的细化和落实,导师则负责具体环节的督促和考评。在学院管理的环节中,研究生会和班级党支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承上启下,肩负沟通学校、学院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职责,既能锻炼研究生干部的领导能力,又能落实学校和学院组织的系列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2.用人单位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校外实践过程也是研究生和企业相互磨合和考评的过程,研究生根据就业需求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素质,用人单位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作用凸显出来。为此,用人单位应当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参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从人才应用角度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和指导。

(1)研究生质量需求

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有自己的需求,可能在高校培养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必须参与具体实践才可以。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经过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投入实际项目时,仍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这距离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新技术的领悟和应用能力还不完备。这种差距不仅造成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期望降低,也会让学生产生措施感,影响后期的工作。

(2)研究生质量管理

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和公众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日愈重要[3]。用人单位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解决其对研究生素质期望与研究生实际能力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用人单位通过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定以及课程设置、派遣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等方式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将工程经验带入课堂。但目前,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认识和定位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将研究生视为企业的员工,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这是迫切需要调整的[19]

3.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自身应当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又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做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不断实践和创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研究生应当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认真思考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需求标准,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应当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定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研究生应主动申报各级别科研创新项目,真正参与社会实践,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创新思维正确与否的有效途径,因而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模式,是实现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高校应当与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做好宏观规划,打造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软硬条件,加强过程监督。研究生应当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宏观规划下,积极投身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满足高校和社会都满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守义,董励.“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8):24-30.

[2]杨志超, 葛乐, 夏友桦等.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浅探[J]. 江苏高教, 2013(3):114-115.

[3]马德秀.瞄准需求突破障碍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8-20.

[4]张晓宁,杨晓江.构建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41-45.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