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可以发现的是自从20世纪40到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化越来越向大众转化。欧美国家的经济情况稳步增长,可以观察到的是,他们的城镇化速度也非常的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建立。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依赖于产业结构的高速发展,但是最基本的是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巨大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我国不断的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我们可以吸收国外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也需要走出去。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对非洲国家的各种支援建设越来越多。我们的人才培养面向的方面已经不仅仅是面向国内,也需要对接国际。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在进行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来支援国家建设。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应用型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专门的、高层次的人才。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做出改革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的事情。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着非常显著的提升。单从招生人数来说,一九九八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一百零八万人。而到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高达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所以可以看出高校的教育正在迅猛的势头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的梦想。并且也进入了大众人才培养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于学历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也催生了许多的高等培训机构、教育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也诞生非常多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教育、多媒体教育、直播教育、网络的自主学习等。一批又一批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也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师的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我国高等教育为我国的快速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由于发展太过于迅猛。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进行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存在着非常多的高校在自扩招以来,存在着一些发展过快,基础较薄的情况。虽然高等教育以服务社会的发展为准则,但是,也存在一些学校不能正确理解该准则导致过于追求学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在高校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到与之同步发展。从而将过多的资源投资在学校规模的发展上,使得师资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处于非常薄弱的地步。为了追求高校的数量,但是质量确实没有得到非常大的保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虽然说在规模上看,越来越多的本科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学校,但是从质量上来说,依然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没有真正的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有创新性的贡献。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只会机械地进行执行,完成任务,没有一个活跃的思维提供发展。所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
一、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是人类历史上三次影响重大的社会分工。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科技社会的发展。为什么要有应用型人才?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科技高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结构在不断的细化。应用型人才也可以说是,是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员工,技术工人。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标志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最古代的时候,只有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到现在形成各行各业的局面,可以也看成是一种应用型人才的分流模式。社会的进步使得创造了很多的行业,对于每个行业又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也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工。应用型人才指的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概念相对[11]。知识型人才主要在研究方面起着理论支撑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理论基础,如何才能实现产品的产出,也是需要技术性人才的作用。应用型人才就是将具体的理论变成产品,推向社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发经验经过。结合一定的理论基础,完成产品的最终产出。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当然,他们也必须遵守客观的科学事实,尊重基本的理论基础,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创造一个完美的产品。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有创新型的思维。理解理论基础,活学活用,进行变通。必须杜绝理论的死板,有着活跃的思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社会科学中遵守其的客观规律,并且转化为科学技术。最后,应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从而为社会创造非常大的经济利益和实体财富。应用型人才的最基本的要素便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他们的用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民族党强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高校教师也取得了一些非常辉煌的成就,在培养国家人才的方面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繁荣景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各高校教师队伍的辛勤付出与工作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之所以因为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国家级经济结构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存在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我国高校教师结构年龄比例问题,年龄结构的调整变成了一个极端,我们太过于注重年轻教师的,从而使得年龄大的教师的比例严重下降。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中,各个老师的年龄匹配应该适中。从教师年龄的数量匹配和结构匹配上。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团队的活力与创新力,以及跟学生之间的交流程度、交流效率等。虽然说年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可能要更好。相对于年龄大的老师来说年轻老师有一个不足,就是他们的在对于教学内容上的经验不是特别丰富。一支教师队伍当中应该有各个层次配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审查,适度的调整,满足大部分同学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当然一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也应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去介绍一个优秀教师团队。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高校都是特别致力于一个高学历化的教师队伍。以美国为例,波士顿大学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硕士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0%以上。
再来看看我国的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我们的高校建设中的高学历教师的数量、比例就显得比较少了。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有必要在原来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上,进行一些拓宽与发展。比如,在扩充高学历教师的基础上,招聘一些拥有大量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相互配合还促进“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与老师没有太多的互动机会。老师们有可能就是上一节课就离开教室,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把握的不是特别充分。在上课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一个讲一个听,互相交流的时间就比较少。如果学生和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的机会,那么所谓的应用型人才是比较难培养的,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新点。这样才能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教师评估指标晋升制度的完善与优化。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应该调整。应用型人才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下教师的职称合格指标。职称不应该作为唯一标准,更多的是应该的是看重一个人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高校层次的不断细化。我们应该对相应的指标体系做出一些改动。一方面要。提高门槛,另一方面要进行分门别类,以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还有现代性。必须改变,排资论辈来担任管理岗的教师优先不合理状况。为更多优秀的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当然一方面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校,比如说理科、工科、文科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不断的分化,完善相应的制度。不能让过分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个性化教学。
三、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最主要的还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只有在正确的领导下,才能够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此外,更应该注重物质条件的给予,应该给予高校教师队伍充分的资金和舒适工作条件。根本的底线在于在建设高校教师队伍的前提下,应该保持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其上级也应该有充分的监管制度,防止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做到防患于未然,应该拥有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保证。所有在队伍的高校教师都能够拥有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老师们可以带着同学进行学术钻研的高等教育,为日后毕业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善于思考。既然如此, 这种事实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同时,老师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发展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应当可以能够以解决大学生的结构性事业为目的,为最终目标。或者可以借鉴一些高级技师,一些高级工程师的实践理论。也可以邀请他们加入教师队伍建设,并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高校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拥有一个强力的领导,以及一个透明、公开、公正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监督。
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纵向发展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下,纵向发展也必须纳入测评范围。了解清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么首先,什么是纵向发展呢?纵向发展应该保持一个前后连贯的思想,能够将一支优秀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可以让一些有经验的、经验充分的老教师带动一些刚进入这支队伍的年轻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该教师队伍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精神传统。如何让这些优良的传统不断的进行向下继承,是决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纵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考虑让资历较深的教师对一些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进行定期的指导。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座谈会。在会上进行充分的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使得教师队伍始终充满创性。让青年教师参与到一些重大的教学决策的制定当中,以青年教师的视角看待政策的合理性。在参与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必须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老教师”也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制度,定期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对一些有能力的老师也得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挖掘学校的现存资源,可以优先考虑配给这些教师。充分的发挥出青年教师的潜力,坚持正确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观点。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必要听取其他单位的意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发现问题,促进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五、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首先,毋庸置疑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这里的专业知识并不仅仅是教师所教授的某一门课的专业知识。传统的教学学校往往采用的是根据课程配置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虽然这种可以使得某一课程的更加专业,可以进行更深的知识挖掘。也就是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本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不能与其他课程形成一些配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一定的改变。总的来说,就是一些教师对综合性的知识不能有着很好的把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无可厚非的是,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也正因为需要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才必须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多门课程,甚至多个学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仅仅凭借一门课、一门专业来完成实际的任务要求。因此,对于单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以综合能力作为新的衡量标准。只有教师能够进行综合性的知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进行实践应用。进而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高校教师中必须能够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力。教师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能够进行一些技术操作。根据自己的亲自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应用型,怎么才能够进行应用。简单的理论讲解是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应用的重要性。最终也会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应用。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不会打篮球的老师,怎么能够教学生进行篮球教学呢?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操作。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力是衡量“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教师队伍的重要的指标。
最后,必须着手于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决定队伍建设的高效性。教师具备了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够对队伍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六、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路
无可厚非的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情况下必须要能够系统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在过去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师团队还是深受之前教育模式的影响,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教学模式的建设工作,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所以也必将付出极大的努力。正因为如此,包括教育部,学校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介绍中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我们可以对高校教师队伍进行一些培训。通过与本专业,本行业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属于高校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只有下沉到企业当中,了解企业真正的工作流程,才能够反馈到教学培训上,才能够完成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当然,也可以借力一些政策,鼓励对应的老师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兼职,让这些老师的技能能够在企业中得到一些提高。可以举办一些交流会,让企业、老师、学生进行三方交流对一些教学计划做出及时的改进。必须完善相关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充分的进行研究。学校在其中也应当充当一个后勤的角色,保障各位老师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明确地制定出一个长期的计划。对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并在政策和经济上提供双重保障。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计划必须要贴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环境情况。也应该制定出属于自己学校的发展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从教师队伍的内部进行建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决策者必须站在多维的角度进行思考、部署。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深层次的改进高校教师队伍。在制定建设计划的时候,结合自省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计划。注重建设的质量,不过分看重于建设速度。教师个人,多下沉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现阶段有着大致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周震.地方高校“2+X”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46-48.
[2]孔苏.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4]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36(01):28-34.
[5]杨红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44-51.
[6]杨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D].广西大学,2014.
[7]叶飞帆.学分制实现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106-111.
[8]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9]李有亮.通识教育视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14,8(01):59-64+90.
[10]黄建雄,张继平.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3(01):72-75.